截止2020年3月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人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9971例,累计死亡2873位,现有重症7365位!
除了年龄偏大,复杂性基础疾病,全身器官功能衰竭以外,尸体解剖结果显示了另一不容忽视的问题——肺部大量粘液,严重通气障碍!
钟南山院士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SARS病理学表现不尽相同,肺组织切片并未出现严重的肺纤维化改变,仍然保留部分正常的肺泡结构,与此同时,大量黏液引起小气道阻塞,炎性浸润状态相较SARS则更为突出,这一点也提示了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重要性。
部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出现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协调的情况,应用大剂量肌松药物及镇静药物进行干预后,黏液清除效率降低,尽管患者咳痰量不大,但瘀积的黏液将进一步加剧气道阻塞,形成恶性循环。
钟院士强调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需要特别关注改变一些方式来帮助他们通气。
近日,《法医学杂志》官网更新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尸体解剖专题,其中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报告结果显示,从尸体检验大体观判断,本例死者肺部损伤明显,气管腔内见白色泡沫状黏液,右肺支气管腔内见胶冻状黏液附着,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切面溢出,并可见纤维条索。这一最新的发现使新冠肺炎的排痰治疗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刘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们在显微镜下,确实发现有些死者肺部切面上有黏液性的分泌物,这可以提醒临床治疗提高警惕。目前看,肺泡的功能可能受到损伤,气道又被黏液堵住,临床上会出现缺氧的表现。所以要改善人的缺氧状态,保持气道通畅,必须对黏液进行稀释或者溶解。在临床治疗上,如果黏液成份没有化解,单纯用给氧的方式,可能达不到目的,有时候会起反作用。正压给氧的时候可能会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广,会加重患者的缺氧。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病患遗体解剖发现死者肺部出现大量痰栓,而痰栓是由呼吸机使用所产生,致人缺氧而死。昨天开始,急救改用吸痰机,帮助武汉死亡人数减半,这需要感谢遗体捐献者和同济法医系刘良教授团队的努力。”对于这一报道,专家表示:“痰栓不是呼吸机导致的,而是由肺部黏液病变形成的,属于疾病损害后的病理过程。”
排痰的作用毋庸置疑,专家也在相关解读中强调了深度排痰的重要性,不过这跟呼吸支持并不冲突,呼吸支持跟排痰相结合才是最好的方案。
相对于新冠重症患者的治疗,规范气道管理,预防交叉感染和医患感染已引起广泛重视。而对于中重度新冠患者尚未达到呼吸机及密闭式吸痰指征,甚至一些轻中症患者,同样可能存在有痰难以咳出,炎症控制不佳,继而可引起气道或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甚至转为重症。
前不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罗哲主任作为驰援武汉的上海中山医院医疗队队长,在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两个重症病区后,迅速发来求助讯息,他深知排除肺部深处的粘痰对于救治新冠患者的意义,而现有的祛痰药物无法到达理想效果,人工辅助排痰及传统吸痰存在一系列并发症以及医务人员传染的风险;及时提出采用振动正压排痰的方式来辅助排痰,有效通气。
患者通过自主训练,配合有效咳嗽,可达到深部排痰的目的,对于轻中度患者排痰适用,对于中重度有自主呼吸的患者亦可配合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
振动排痰治疗是通过气流的振动使粘滞的分泌物松动,通过呼气时受阻力产生的正压进而打开气道,推动松解的分泌物从气道内脱落,并从肺部远端向中心气道移动,有利于黏痰的咳出。该疗法同时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呼吸功能康复。
振动排痰治疗对于新冠肺炎的临床价值:
1.改变异常呼吸模式;
2.有效促进排痰;
3.增加有效通气量;
4.增强呼吸肌肌力;
5.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6.锻炼肺部功能;
7.提高运动耐量;
8.减少(重症)住院天数;
9.促进疾病康复。
详情请咨询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