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377007178
行业新闻
首页 >> 进出口资讯 >> 行业新闻 >> 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如何看待“进口”的战略意义?

博会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国家的大事,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进博会在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中的意义?


继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去年11月在上海成功举办后,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进博会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国家的大事,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进博会在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中的意义?上海又应该在其中承担怎样的角色? 日前,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了“进博会在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中的战略意义——2019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对外开放战略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专家研讨会”,各路专家学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以下节选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进口是个战略性的问题

 

张幼文(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前所长、研究员):

 

进博会的核心是进口。进口这个概念也提出了很多的战略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贸易摩擦加剧的国际大背景下。

 

虽然国际分工讲进口和出口,但往往是以出口为主——出口似乎是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动力,而进口减少GDP、减少就业……那么,究竟进口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增长尤其像中国现在这个阶段来说,能起到什么作用,这是个全新的问题。

 

我认为,进口的积极作用,起码有以下四点。

 

首先是消费培育。消费空间打开以后,先是进口然后变成国内生产,通过消费的培育,能形成新的产业新的市场,进而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消费培育,在今天来看是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

 

第二是竞争促进效应。进口的促进作用,来自于竞争的培育,就是通过竞争促进国内消费提升和产业重组。过去,我们更多是进口原料,主要是为加工贸易,而不是进入中国市场参与国内产业竞争。但是今天的进口含义跟过去就不一样了,不再是加工贸易的进口。不过,竞争促进的效应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也很痛苦。进口压力能否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升级发展,是我们的新问题。

 

第三个作用是装备奠基。比如光刻机进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这个设备,中国芯片制造可能无法突破,这就是装备对一个产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把它称为装备奠基,奠定基础。中国在传统的工程建设当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类似于芯片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缺乏优势。但装备奠基,也非易事,你想进口人家就给你吗?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严峻性。

 

第四是产业配套。尤其是在今天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情况下,价值分工尤其是现代高端制造业,一定是需要配套的。

 

随着进博会的举办,进口,正在成为中国经济一个新的战略抓手,而不要把进口仅仅理解为是扩大内需。我们以前注重出口拉动增长,进口也有它的战略使命——带来一个通过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时代。过去40年我们最大的成功经验最杰出的成就,体现在中国出口的高增长,使中国产品走向世界。但是今天我们要处理好进口和出口的相互关系提出新的理念营造新的政策。我们看到,今天这个世界上,美国是逆差国,但它恰恰是最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

 

中国和美国是有区别的大国。美国以科技领先,中国的潜力体现在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市场,我们有足够大的购买力,我们有足够的市场潜力能使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使我们通过市场的吸引力让各国跟我们发展经贸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国竞争的新格局。

 

进博会在上海举办,实际上也对上海提出了城市功能升级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形成开放的市场,构建公平、透明、有效的进口国际先进技术、尤其是高端装备的城市功能,这也可以成为长三角合作的新话题。 

 

王君英(浙江省商务研究院副院长):

 

对于进口跨入“新纪元”要从几个方面理解它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新纪元”有四个标志性事件:一是进博会的召开。二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文件涉及到20个进口相关国家部委,各地将出台相关落实政策措施,将形成更好的政策环境。三是我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会议上提出数量化进口目标。向世界作出了承诺,表达了进口决心。四是中兴事件等集中爆发,第一次让人们切身感受到进口对我们的重要性。

 

第二,“新纪元”赋予进口更大担当。一是我们要把进口与发挥中国消费大市场话语权结合起来。2017年,我国社零总额与美国相当,我们进口总额1.8万亿美元,美国2.3万亿美元,我国消费市场也是非常大的。但是相比美国,我们消费市场的话语权相对来说比较弱。二是进口发展要与中国加快人民币结算结合起来,进口更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要推动进口领域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大宗商品领域。三是进口发展要与构建高附加值的进口价值链结合起来。我国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大采购商,但是在进口供应链中话语权仍比较小,尤其是消费品领域,所以进口发展重点是建立高附加值的进口价值链,推动国际直接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第三,“新纪元”需重新认识进口重要性。这么多年,对进口重要性认识是不足的,只有重新从理论上、政策上等多层面解决“重出口、轻进口”的问题,才能真正把进口的作用发挥出来。一是解决理论问题:进口贡献的测算问题。在国家统计局的测算中,外贸领域对GDP贡献关注净出口(净出口=出口-进口),进口是负效用,所以这个进口对GDP的贡献,必须加快厘清。另外,进口贡献、效用的大小是用进口额还是数量来统计,也值得我们深化研究。本人认为,数量更科学合理,因为总额如果是价格高推高形成的,并不能表示我们从进口中收益大。二是解决我们消费品进口导向问题。在进口资源、技术、设备等问题上,大家基本形成了共识,进口这些产品非常重要。但是对消费品的进口,很多认识是对经济有副作用,冲击本国产业。但实际上,根据美国相关专家测算,消费者购买100美元商品,其中55元支付给国内产生的各种服务,进口消费品促进了本国服务与就业等。三是解决我们进口贸易便利化问题。

 

黎峰(江苏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进口在贸易强国建设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首先要了解的是我们在一个什么样的前提条件或分工环境下建设贸易强国,很明显我们处在一个全球价值链分工时代,全球价值链分工是碎片化的生产模式,更多是一种接续性生产,即产品并不是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出来的,它会配置到全球很多国家(地区),在成本和技术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进行生产。这种分工环境必然会导致两个特征,第一个就是要素的跨境流动更加活跃,第二就是它会产生规模巨大的中间品跨境流入流出,事实上,本世纪以来中间品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超过了60%。

 

在这种分工条件下,我们要建设贸易强国,进口究竟是什么角色呢?我把它归结为两个层次,首先是通过进口来获取国内稀缺要素或是商品,即资源获取功能。第二个叫做资源整合功能,即把自己有能力生产的环节外包给其他成本更低或技术条件更适合的国家去生产,然后通过进口的渠道重新回到国内,从而达到配置全球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

 

就思路而言,首先是要辩证地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思想,把进口的功能定位由“扬长避短”转变为“扬长补短”,即通过进口来促进稀缺要素的培育。其次要更多地从资源获取型进口向资源整合型进口升级,进口应不仅仅为加工生产出口服务,而应更多上升到全球资源整合的模式。与此同时,在推动进口过程当中,还应该重视国内市场和国内企业的保护,要最大程度可能地避免或是缩小进口对内生增长能力的替代效应。

 

 

放大辐射溢出效应

 

张国华(上海市商务委(口岸办)总经济师):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第一动力就是消费。贸易摩擦的压力对我们来说,倒逼推动中国从“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模式当中解脱出来,让中国的消费成为中国经济持续繁荣不竭的动力源泉。

 

中国消费市场正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市场。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与经济大国地位基本匹配的消费市场,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有一些已经超过了美国。我们的消费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连续六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我预计2018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达到70%左右,因为前三季度我们都达到了78%。

 

举办进博会,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为中国扩进口、促消费搭建了交易成本更低的重要平台,将有利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推动中国向高质量消费社会转型,推动从“中国生产,美国消费”转为“中国生产,全球消费”。

 

当前,我们面临百年未遇的大变局,虽然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也要有底线思维,我们要抓住进博会这个机遇,积极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抓住进博会机遇,坚持改革开放再出发,推动建立强大的国内市场,更深层次地对接、融入、引领经济全球化,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丰富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载体、降低消费成本,打造高质量消费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从而为世界经济社会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李锋(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处处长):

 

建议依托进博会打造巨型生态平台,进一步放大辐射溢出效应。

 

首先,加强进博会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联动。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沪设立贸易总部,大力发展离岸贸易和转口贸易,加快保税展示交易发展,充分发挥进博会“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功能。

 

其次,加强进博会与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联动。目前境外人群消费占上海消费比重只有3%,和纽约、伦敦相比差距很大,上海要打造国际消费城市,应该吸引全球的消费者参与。应抓住契机吸引更多顶级品牌集聚,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引领最新消费风尚,成为全球购物之都。

 

第三,加强进博会与国际投资合作的联动。要依托进博会加大招商引资对接力度,促进各省市与各国参展商、跨国公司深度对接,举办多种形式的洽谈、招商、推介活动,从贸易合作拓展到投资合作,使博览会成为引进来、走出去的窗口。

 

第四,加强进博会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联动。进博会不仅是进口贸易平台,也是创新合作和产业合作的平台,而且这个平台的规模越大,对于提升平台的吸引力和网络效应越有帮助。应依托进博会引进更多的高端设备和技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


最后,加强进博会与制度创新的联动。这对于打造巨型生态平台非常关键,如果抓住进博会契机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尤其是推动进博会23条贸易便利化措施转化为长效机制,并出台更多的进口促进和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措施,进一步加强进博会与自贸区的紧密联动,对于放大进博会辐射溢出效应将具有重要意义。

 

 

在变革中把握发展新契机

 

张娟(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对外开放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

 

全球贸易的主体、内容和网络变化决定了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城市的贸易内涵,进博会提供了上海发展的新契机,是解决发展瓶颈和掣肘的突破口。

 

第一,全球贸易主体的变化带来国际贸易中心内涵的调整。作为全球贸易的主体,跨国公司由主要来源于采矿和制造领域,变为主要来源于制造和服务领域。同时,数字企业也成为跨国公司新成员,例如亚马逊、谷歌在财富500强中的排名从2009年第400多位上升到2017年第26、65位。全球贸易主体的结构变化使得全球贸易呈现货物、服务和数字共生的结构,国际贸易中心集聚主体和贸易内容基本也遵循这个路径。

 

从主体来看,数字企业日益成为这些城市吸引的目标。从贸易内容来看,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高。例如,伦敦服务出口达到1536.6亿美元,高于货物出口的规模,其中金融约占三分之一。伦敦正在大力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环境和制度,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数字FDI首要目的地。对上海而言,我们要重点发挥进博会推动改革开放效应,解决服务业外资准入后的经营难题,完善数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配套,推动服务和数字贸易发展。

 

第二,全球贸易网络的变化决定了国际贸易中心的功能和地位的调整。全球价值链主要分为亚洲、欧洲和北美三个区域价值链,由于美国、德国等跨国公司主导了研发、创新、商业等价值链的核心端,在欧洲和北美的价值链中,服务中间品是重要的内容。因此纽约、伦敦等城市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具有更高的话语权,这些中心不仅掌握了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定价权,并且在全球服务、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也居于主导地位。亚洲价值链仍然以货物中间品贸易为主,而且主要以新加坡、香港等中心作为亚洲内部和连接北美、欧洲市场的通道。例如,新加坡货物出口一半来自本地,一半是转口。香港离岸贸易货值高达5万多亿美元,也是体现了香港作为亚洲区域产品销往全球的贸易通道作用。

 

当今,跨国公司是全球资源配置的主体,国家是全球规则制定的主角,城市是各种要素资源的场所。在当前的国际经贸格局下,城市作为全球贸易的通道作用会进一步凸显。进博会吸引了来自参展国城市贸易代表团,美国加州还在进博会设展,这给上海加强与其他城市之间贸易合作创造了机遇。上海本地货物贸易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上海更加要侧重发挥在对内对外国际贸易网络通道的作用。对内,要重视服务于全国和长三角区域作用,成为出口产品输往全球的贸易通道,以及进口产品通往国内市场的通道。对外,上海与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立全球贸易合作伙伴城市关系,突出城市作为全球经济单元的作用,重点完善贸易设施和营商环境,成为贸易投资活动的重要通道。

 

汪田姣(广东省国际经贸发展中心副主任):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广东)主动承接了全球第三次和第四次产业转移,广东确立了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成为全球的加工基地,实现经济的腾飞。但当前的新时代面临新转折新挑战。中国综合国力和外交新形象得到了全球的认同,但是发展环境遭遇了一系列变化: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生产成本、经济动力、发展阶段等都出现了新转折;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利益集团对中国崛起表示极大的担忧,并进行围堵;中国还同时面临着东南亚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和替代。在新的工业革命下,广东面临优势断层、国际分工掉链、外源依赖过高等冲击,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中国(广东)高质量发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科技创新是突围的根本动力。要举国家之力强攻薄弱核心领域;坚持重点领域引进与研发并举;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二,应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进口战略。中国要带头营造一个开放的、有秩序的、合作的外部环境。要增强进口的系统性、战略性、主动性。重点抓好进口分类引导;有效突破发达国家对华高技术封锁;打破“买什么涨什么”的进口怪圈,掌握进口主动权。三,加大力度推进三大领域创新。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四,抓住契机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尊重三地差异,创新工作机制来解决空白地带和争端问题。五,保持制造业的骨干地位。六,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

 

赵蓓文(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从广交会到进博会,中国的贸易战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注重出口到注重进口,从单向到双向,早期的出口战略已经转向进出口平衡战略。贸易战略的转变也体现了中国敢于承担大国责任,实现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决心。

 

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展区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包括新兴技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等,遍及海内外。同时,它也是中国从货物贸易开放走向服务贸易开放的一次有益探索。

 

贸易便利化的创新实践。主办方还提供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便利措施,长期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交易服务,让国内外的生产商和消费者真正体验到贸易便利化的优越。

 

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进博会不仅有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兴业态的展示,还有虹桥国际贸易论坛这样高规格的国际贸易理论研讨会。这将使博览会具有世界意义,同时也为中国和上海在另一个舞台展现自己的国际形象,向全世界表达自己双向开放的理念,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机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话语权。

来源:国际市场